情 缘
人与人之间,因缘生情,既有情再生份,不然则生怨,终结为果,然既生情,不论其情为伦理之亲情,夫妻之间的爱情,朋友、同事或邻里的友情,仰或是同业、初交或泛泛之交的一面之情,皆因宇宙万物的生成与还灭,都因因缘的产生而形成。佛家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都因因生缘,皆因缘源因,因约指特性说,缘约指力用说;因是一件事务生灭的主要条件,缘却是其辅助条件。简单地说,宇宙一切生物的生灭,每一件事务的存在,都必须具备某些条件,也必须与其他事务或事物有着互相的关系,也就是说,一切因因随缘,都与因果报应有关。 |
佛家的四阿含经中对因缘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对这两个字有进一步的认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其意思简单的说,是宇宙间一切的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存在,而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这种存在关系有两种:同时与异时的依存关系。同时的依存关系,也即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是主而彼是从;异时的依存关系,乃“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是因而彼是果。换句话说,所谓宇宙,在时间上来说,是因果的相续,因前复有因,因因无始;果后复有果,果果无终。在空间的理论来说,是主与从的相联,主旁还有主,没有绝缘的中心;从旁还有旁,没有绝对的边际。这种继续不断的因果,以及重重牵引的主及从的关系,就构成了这个繁杂万端的大千世界。 |
也即因有了因果的存在,万物在宇宙间从精神现象到物质现象,在无时无刻的运动流转,生灭变化,不停地运转。我们将宇宙称为有情世间及器世间,佛学认为有情众生的生老病死,器世间的生住异灭,都是表示万法流转,生灭无常。所谓有情世间,名为正报,这是因我们的业因而感得的正果;而器世间又名依报,为有情所依,遍指山河大地,衣服饮食的总称。据《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而《楞伽经》也说:“一切法因缘生。”《涅盘经侨陈品》更是如此指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所谓“三世”,乃佛家所指的未发生的未来世、既发生的现在世,以及消灭后的过去世。先人有句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些都说明因缘果报影响我们生活极大,而往往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众生许多事物皆都因缘而生,都在因缘果报中还灭,因此,不可不注意其对我们的生活、品德、性格及人格影响的重大。而在迈向廿一世纪之际,在道德理论沦落,人格品性低劣,我们是应该了解因缘果报对我们修身养性的重大意义。 |
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无因而生,然有因无缘,也一样不能生。因是原因,缘是助缘,由因与缘结合所产生的事物就是果,而果对造因者来说,即是报。一个可以说明以上的例子是种子。种子是因,而如果播种者不把种子埋进土里,又没有接受阳光雨露的助缘,则种子不会发芽生长,甚至结果,这就是因缘和会,形成果报的最佳例子了。 |
佛家把因果的关系以六因、四缘及五果来立之。六因指的是能作因、具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及异熟因;五果指的是增上果、同时果、等流果、异熟果及离系果;四缘则指的是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及增上缘。人的身口意的行为意念,都叫着业。业是心法变化的主因,这主因产生的就是亲因缘。人的意念永不停,前念刚停,后念即起,这种生灭相续的作用,就叫着等无间缘。当能分别的心与分别的相互相对峙时,心即以相为所缘,这所缘的相就是生心的助缘了,而这种缘的产生就是所缘缘。一切心法或色法,就叫增上缘。 |
我们不需要对缘的释意太介意,反之我们应注意因果律的定律来规律化我们个人的行为与言行举止,自我对嗔念、贪婪、嫉妒、狂妄及无知的约束,摒弃懒散、信口、散漫、自我及败坏的惰性,塑立崇高、优雅、平易、简单朴素、敬业乐业、互敬互重及力求上进的个人,来追寻更美好的善果。凡人不一定要出家才能修行,修行也不一定要斋食弘扬佛法,个人的自我修业,塑造个人的道德品性,是得善果的最基本要求。我们须注意的因果律的三个原则是:一是果由因生,二是事待理成,三是有依空立。 |
果由因生,无因当然不能生果,有因有缘则一定能生果,此乃第一个原则。万法生灭,固然是因为有因果,但因果中还有普遍的理性。这理性是必然理则,如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灭,有得必有失,种瓜必得瓜,种豆必得豆,这些都是必然的理则。所谓的依空立,是指凡是存在的事物或理则,最初的时候都是不存在的,凡是“有的”,必须依空而立。 |
心法的因果是最难理解者,也是最难预测者,这是因为人的心念意动,都是业因种子,而业种分善恶两面,一念之差就在刹那中,佛家认为业种支配六道轮回中的升沉。所谓的六道众生是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及天道,而六道众生生存于欲、色、无色三界之中。 |
我们都知道,果由因生,事待理成,自因将自受,种下恶因必得恶果,此生不报,或连累子孙,或祸及下生,或来生投生畜生是猪是狗,岂不后悔莫及?何不今生就修身养性,做一个人人敬仰、尊重及爱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