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微流水间》后记
这本《风微流水间》是我第五本的单行本。自从1980年首次得到双福文学出版基金的资助而出版了第一本单行本《盼》后,这二十多年来,参加文学奖的比赛倒是不少,累积起来大概也有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吧。出版的单行本倒是不多,我是喜欢以书名的字数来代表次号,就如这本《风微流水间》的书名是五个字,代表了这是我的第五本书。 |
这本书收集的都是近年来的一些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杂文,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抒情的散文,一些发发牢骚的文章,还有一些是平时读书后,一时手痒的作品,以及一些好为人师的说教文章。我把这些作品分成“东南西北”集,又再将之归类为“谈情、论理、讲古及说教”四个部分。把作品分为东南西北有些自嘲的含义,这些内容包括相当广泛的文章,总叫人感到有些东拉西扯以及东涂西抹的感觉。这个感觉还好,希望不至于被说是南箕北斗或是南腔北调。也就是这样,我把书分成东南西北四个部分。 |
这些年来的情感生活,许多人对我的人情、友情及亲情,不管是来自自己的亲人,还是来自同事、友人,甚至是不相干的陌生人,都是我背上驮负着的感情债。有人对我恩重如山,有人贱踏着我而过;有人伸出援手,有也有人落井下石;有人扶持,更有人背后捅你一刀,让你死得不明不白。这些都已经不要紧,也不重要了,因为我都走过来了,也平安无事,平时喜欢研究佛学,难道还要给人说讲一套做一套?我曾经自己默默许愿,要把这些欠人情债的情系列文章,写到五十篇再结集为单行本才罢休,遍写我这一生的感情债,唯不小心得罪人,遭到封杀,只好作罢。现在,这些文章连同怀思、回忆及追念的文章,被我列入《东谈情》系列,里面也包括了对一些好友及推崇敬佩人物的描写。 |
《西论理》是一些牢骚文章,以及一些自己认为有些看不过眼事情的文章,有点要据理力争、要辩论、要说教、要理论的模样,其是还是自己要发牢骚。人都是以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今天的社会,是不是象一首流行歌曲的‘道义放两旁,利在中间’的无情?还是象我们老祖宗所说‘有理走天下?’,以及‘真金不怕红炉火?’ |
《南讲古》收集了我常年来读书时收集的一些资料,许多的民俗、风俗、习惯、信仰以及传统,我尝试‘引经据典’,又翻尽书籍,遍游网际网络,起先根本是兴趣的因素,过后做了笔记,一时手痒,就写了下来。我有非常多的嗜好,但到了老年的今天,我仍然没有放弃阅读的习惯,不论从书本或是在网际网络里读书,只要有时间,我一定读书,而读书时一定做笔记。一辈子教书,养成了好为人师的性格,读了书不让大家分享,好象有些不安。这就是“讲古”系列里文章的由来。 |
《北说教》里的文章,都与教育有关系。我既然是教师,又曾经担任过教师公会的主席,现在又在掌校,性格又好为人师,怎么会不写教育文章?‘说教’并不是要说教,而是在论教育。一辈子教书,我总觉得,我们的孩子似乎慢慢在失去他们的童年。童年应该是欢笑、快乐、没有压力、有趣以及非常值得一辈子怀念追忆的一段日子。今天我们的孩子是否跟我们的时代一样?小时候我在小溪里游泳、在河边钓鱼、在丛林里抓蜘蛛、在野外打鸟、嘻戏玩耍。今天的孩子好象只剩下电视与电玩,做不完的功课,应付不完的测验考试,还有来自父母与老师的压力。我们要孩子成为读书的机器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要怎样才把童年还给今天的孩子? |
一辈子生活在粉笔灰里,不久终于可以放下教鞭。我想,是我再次拿起笔杆,认真写些文章,好好读书,做一些在这之前因为条例,以及种种的束缚而不能畅所欲言,不敢也不能去做的事了。我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
*************************************************** |
這篇《后記》是我2005年我退休前要参加某出版基金而写的,最近整理电脑,发现还躲在电脑的一个角落,在删除前寄上来策励自己。这篇文章,最后是胎死腹中,由于在參加某出版基金落選,就無法出版了。本來我計劃好,得到三千令吉的出版基金,再向一些大老板募捐一下,準備出版來紀念我在10月間的退休,看來計劃破滅了。這是我申請该出版基金的第二次失敗,也是我參加無數次比賽的兩次落選,更是把我的《紅紅的大太陽》長篇小說毀掉的主要原因。我是不能夠接受失敗的完美主義者,落選讓我非常的頹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