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洪祖秋是一名养子,生父为潮籍新加坡人已故刘公亚泉先生,生母亦为潮籍新加坡人已故谢氏燕全太夫人,两个星期后被送予马来西亚的故洪公承木先生及故陈氏顺娥老夫人为养子,从此改籍贯为福建晋江,落户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县。以此,其出生日乃也改成14日。
|
洪祖秋小学接受华文教育,中学接受英文及马来文教育,因此精通这三种语文,能非常流利应用这三种语文,可以流利讲、读及写这三种语文,曾应用马来文写作及进行华译巫的文学活动。目前已经从教育界退休,悠闲在家读书写作及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曾经任职文律乐育六校、龟咯港脚耕文学校、笨珍培群二校、笨珍培群一校及龙引中华小学校长。更早时曾经大笨珍大同学校及培群二校担任副校长的职位。
|
小时候受到一起居住的外祖母陈门沈氏老夫人的影响,自小就热爱阅读,迄今年过半百,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及写作。
|
洪祖秋热爱文学,对于写作,更是执着,不论是小说、散文、杂文、诗歌都曾经尝试过,间中也翻译过外文作品,也擅长报导文学,曾经得过多项的文学奖,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了:1979年及1980年连续两届荣获南马文艺研究会青年小说文学奖、居銮中华中学校友会全国小说创作奖、永联青全国小说创作赛第一奖、霹雳青团运全国小说创作奖、雪兰莪德教会十大道德小说创作奖、大马青运全国论文奖、马六甲青年联谊会小说及散文创作奖、砂巴斗湖青年文艺协会小说奖、巴生福建会馆全国散文创作赛第一名、第一届乡青小说优异奖及第二届特优奖(第一名)、荣获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提名参加小说推荐奖。
|
迄今洪祖秋已经出版了五本单行本,两册《笨珍工商手册》,以及协助编辑多本纪念特刊。其合集的特点是在于书名的字数,第一本小说集在1979年出版,书名是《盼》,荣获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文学出版基金小说奖,并由该机构赞助出版。2007年出版《百年风华--笨珍县华裔人物志》打破了这个惯例。
|
洪氏的第二本译作《馀烬》在1985年出版,该译作是翻译自马来中篇小说,曾经被原作者带往中国,深获好评。第三本小说集收集历年得奖短篇小说,书名叫《讨海人》,在1990年出版。第四本小说集《浮乡圆梦》由乌鲁冷岳兴安会馆出版,列入德麟文丛第一辑的第十一种。第五本单行本《百年风华--笨珍县华裔人物志》在2007年由本身自行出版。
|
洪祖秋的作品也经常被收集在国内出版的一些合集里如笨珍文艺协会出版的《螺歌》及《海韵》、《马华当代文学选》、《文艺论坛》、《长屋里的春天》、《实兆远南华校友会全国小说赛得奖作品选》、《东海岸的回忆》、《抉擇》、《長屋里的春天》、《記得當初年紀小》、《候鳥高飛時》、《過海客》、《茁壯》、《南風》、《柔蓮》、《騾歌》、《海韻》。洪氏的作品也被收集于《馬華文學大系》里的散文合集、短篇小說合集,以及中篇小說合集。
|
由于在文学的表现特出,洪祖秋在1984年荣获笨珍县教育局及柔佛州教育局颁发“最活跃教师文学奖”。
|
在文学活动方面,洪祖秋曾任笨珍文艺协会主席、南马文艺研究会理事及马来西亚作家协会柔佛州联谊会理事,亦曾受托为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文艺团体及大专文学创作赛中担任评审工作。
|
洪氏曾任报章杂志及刊物特约作者、合约作者、专栏作者及通讯记者,曾经在许多报章杂志及刊物撰写报导文学,也曾编辑多本社团纪念刊物,更曾自行出版过两册的《笨珍县工商手册》深受好评。
|
除了文学活动外,洪祖秋也活跃于教育界内,他曾经是笨珍县华校教师公会的主席、笨珍县华校行政人员联谊会的主席、柔佛州教师公会联合会的主席、马来西亚华校教师公会总会的副主席,也是柔佛州校长职工会的理事,以及笨珍县的县代表。
|
洪氏曾经协助过数间大学学生以他的生平及工作作为彼等的功课及研究论文,也曾经协助过数位大学生的研究工作,致使彼等顺利毕业。更多关于洪氏的生平被收集于《百年风华--笨珍县华裔人物志》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