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秋文學作品集 My Literature Page

杂文与议论文章

傳統的流失

         好友林宗海校長伉儷突然打了個電話給我,邀我夫婦兩人共同到彭亨州的文冬,去參加一個由《星洲日報》聯合《雀巢有限公司》、《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局》協辦,《馬來西亞廣西總會》主辦的《廣西美食與文化展》。老林知道我素來喜歡游山玩水,到處云游,更喜歡品嘗天下美食,所以就打了個電話來邀我同行,我當然一口就答應了。

         美食與文化展在文冬的華人大會堂舉辦,我們共坐一輛車,前一天就出發,準備在文冬過一宿。宗海兄是廣西人,他有位來自霹靂州瓜拉江沙的老同鄉老甘在文冬落足,因此,提前一天的住宿,可以讓兩個二十多年不見面的老同鄉敘敘舊。

         《星洲日報》聯合廣西總會舉辦這麼一個盛大的展覽會,對我來說,確實是不簡單而且意義非常的重大,能夠參與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福氣。我常常感覺到,我們的傳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在我們忙碌的歲月中,正逐漸從我們的手指間,悄悄的溜走,不露痕跡。舉辦這樣的一個盛會,除了讓我們認識、品嘗、及欣賞道地的家鄉美味、聆聽鄉音的回響、知道傳統的精髓以及家鄉的文化、傳統及價值觀之外,更警惕我們傳統正在的流失,必須給予適當的保留。

         美食展讓我品嘗了勞動廣西人民的美食,也讓我除了知道廣西有個很會唱山歌的劉三姐,有一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外,也有幸地見識到廣西人民節日美食的濕味念雞、扣肉、米餅、煎堆、糖環等等,禮俗過禮、賀壽及彌月的百合、木瓜酸、酸姜、禮餅等;還有被區分為今日及早期的日常美食,讓我看到了刻苦耐勞的農耕社會百姓怎樣食用豆角飯、柚子皮、南瓜葉、地瓜粥、豬腳醋等。

         老林跟同鄉見面時無限噓唏,兩人親切地以廣西話交談,我這個福建人,雖然似懂非懂,不過也被感染到那種“鄉音無改鬢毛催“的意境,歡愉中略帶傷感,但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兩個老同鄉都說:孩子們都不會講廣西話了。然后再加一句:以后要聽廣西話,可就難了。

         我有七個孩子,除了大兒子跟大女兒因為跟祖父母同住會講閩南話之外,其他的五個孩子,就只會講華語。我們夫婦兩都服務教育界,對孩子們都能夠瑯瑯上口,講得一口標準的華語,經常覺得非常自豪,而且還沾沾自喜,一直到孩子們踏入社會,回來跟我們說,他們對自己是福建人不會講閩南話,除了感到羞慚外,在工作上跟會講自己方言及華語的同事比較下,就顯得很吃虧了。我們才知道,我們錯了。

         驀然間,我發現自己以為傳統的流失是忙碌生活所造成的,那知道真正的劊子手竟然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在目不識丁文盲父母的方言世界里走了過來,除了會識字外,還有親切的方言,看得懂地方戲劇,聽得懂鄉音,也都可以瑯瑯上口,講得一口流利的華語。可是我們卻剝奪了下一代學習方言的權利,讓他們損失了鄉音的親切,喪失了欣賞地方戲劇、文化及傳統的本能,卻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莫非我們就要把傳統如此這般的涂抹掉?我想,《星洲日報》會協辦,《馬來西亞廣西總會》會主辦如此有意義的盛會,最重要的目標,還是要提醒大家,尤其是年輕的一輩,千萬不要忘本,千萬要飲水思源,一定要把傳統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