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秋文學作品集 My Literature Page

杂文与议论文章

清明节无客不思家

         清明节是我们华族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之一。二十四节气中分十二节及十二气,也就是说,每个月内有一节一气。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经过多年生活的磨炼,为使农耕的旧时社会能有一个追随的准绳,在一年四季寒暑中作出恰当安排,期使辛勤的耕耘,能有丰硕的收获。根据淮南子的《天文训》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所以清明都在春分后的十五天,都在三月之初,都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今年以为润阳历二月,所以清明节被挪前到四日。

         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扫墓。这个概括对先人崇敬、表扬先人、怀念先人养育之恩,教诲之情及亲情追念的活动,在古人来说,是表扬孝道的“墓祭”,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拜山、扫墓、上墓、上坟、祭墓等等。由于这个节日恰逢寒尽春来,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扫墓又必需到郊外去,因此,扫墓也叫“踏青”或“行青”。我国一年四季皆夏,清明扫墓,一来表扬孝道,略尽孝心,追思先人养育之恩,二来表示崇敬祖先,不忘先人的教诲,不做忘本之徒,三来表扬天伦之乐,凝聚家庭亲情的团结。

         古时候没有墓祭,这可从《晋书》中的《礼志》文中的“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陵围”看出。蔡邕《独断》中说“古不祭墓,至秦始皇出寝起居于墓侧,汉因而不改。今洛阳诸陵,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社、腊及四时日上饭”。到了东汉时期,刘秀就位号光武帝时,乃下诏令,凡出征诸将,有经其乡里者,都准其前往拜墓以荣其乡里,地方官吏皆需渔业方便,供应少牢祭品,少牢就是猪羊。我们可从唐御郑正则祠享仪之说中读到:“汉光武初篡大业,诸将出征,有经乡里者,诏有司给少牢,令拜扫为荣。曹公过乔元墓致祭,其文凄怆。寒食墓祭,盖出于此。”唐书《开元二十年敕旨》说:“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沿,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从这些看来,清明扫墓的习俗,应该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并在唐代盛行,而且与寒食节配合。

         原来,清明的前一天刚好是寒食节。所谓寒食就是在当天不得烧火,吃的食物都是预先煮好冷吃。这个节日的起源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献公宠爱骊姬,骊姬要立她的亲生儿子奚齐为世子,就设计陷害当时的世子申生。申生一死,公子夷吾及重耳各自流亡。有忠臣介子推追随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甚至在严重缺乏粮食,重耳无法咽下蕨薇野菜时,割下自己的股肉来熬肉汤给重耳食用。这样的忠臣重耳居然在回国当了国君,成为晋文公大事犒赏下属时,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后来背负老母到绵山隐居,结庐深谷之中。邻人解张替他不平,写了一首歌,终于提醒了晋文公亲自到绵山寻访,可是找不到。有人建议烧山,这么一来,极其孝顺的介子推一定会背着老母下山。谁知道后果却是介子推抱着树活活被烧死。晋文公悲痛之馀,乃下诏令不举火,冷食一个月,岁岁照例举行,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

         今天的清明节已逐渐演变成为除了农历新年之外,另一个使家人团聚的节日,也成为我们华族慎终追远,表达孝心的一个传统节日。所谓“陌上有人皆烧纸,清明无客不思家”,在外工作的游子,一般上也会在这个思亲的节日里,回家扫墓。由于要让在外的游子回家扫墓,所以一般上扫墓的限期也很宽容。旧时的人都会奉守前三后四的期限,也就是说在清明节前三天及后四天的一个星期内上墓。今天社会繁荣,大家工作繁忙,很多人能够在清明前后一个星期如期上墓已经是不容易了,唯新丧父母者,就应该在清明节前扫墓,这是“新坟不过社”的表达孝子思亲之心意。无论如何,上墓是应该在“闭墓”,也就是四月初一前完成,这也是扫墓的最宽容期限。

         在传统上,清明扫墓可分铲青、祭后土、祭本坟,以及家祀等。墓祭之前,先用工具将墓前后的杂草等清除,再将墓碑上已模糊的字体描画一遍,又将坟墓前后有损坏的地方重修,使祖墓焕然一新。这是个概括了回馈、追思、怀念、报答、崇敬及尊重的活动,也发扬了家庭团结,合作就是力量的精神,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及孝心。接着下来是祭拜后土,所谓后土就是本山的土地公,一般上是男坟在左,女坟在右。其意义莫非是寻找土地公的同意来祭拜祖先。过后就是所谓的“拜桌”仪式,把三牲祭品陈列墓前,点燃香烛,祭拜完毕,把一些黄白或五色长方形的纸张以小石子压在坟墓上,也有人带来甘蔗、蚶及螃蟹等在墓前食用,把甘蔗渣滓及蟹蚶的壳弃于坟墓的四周,以表示子孙众多,而且都到来祭坟。也有人将一些饭菜及酒撒洒在坟墓四周,采其饭代表子孙昌盛,酒代表永远存在的意思。从山上回来,有些较讲究者会举行家祀,在家里供祀祖先的灵位。

         清明节是发扬我们华族孝道的一个节日,虽然说,父母在生的供养及尊重比死后的祭拜来得重要,在这个历史悠久发扬孝道,追崇先人美德,遵循先人教诲,追思先人缅怀养育之恩,回馈报答教育之情,教育下一代对孝道的尊崇,正是我们在另一次为家人团聚所应该追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