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秋文學作品集 My Literature Page

杂文与议论文章

清明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清明节,今年由于润阳历二月,所以清明节就挪前到四日。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华族的大节日之一。二十四节气中分十二节与十二气,每月中一节一气,这是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在生活的经历中获取的经验编排出来者,其意义在于农耕的百姓在一年中能根据四季寒暑的变化,辛勤地播种耕耘,才能有丰硕的收获。我们华族子女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而做人子女的,要尽孝道,除了父母在生时要尊重奉养,就是在父母百年后每年祭拜扫墓,追思养育之恩,发扬祖先的美德。清明节的到来,刚好是寒尽春来,万物复苏,正好踏春郊游,到祖先的坟墓祭拜,一来略尽孝心,二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三则一家大小共享天伦之乐,所以在这一天,在外讨生活的游子,除非必不得已,不然都会想办法回家乡扫墓。

         清明节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旧时的社会里经常还会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的习俗。所谓禁火寒食就是不生火烹煮食物,寒食就是食用预先煮熟的食物冷吃。原来,清明节的前一日是寒食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春秋时代,为了纪念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当时晋国有一派奸人要害死大公子重耳,介子推这个忠臣便连夜把重耳护送离开晋国,还在流亡期间,尽心尽力的照顾重耳,甚至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终于回晋国当上了国君,成为晋文公,并大事一一犒赏流亡期间追随左右及曾经协助他的人,独独把介子推忘了。后来让人提醒后,晋文公赶忙差人把介子推传来,想重重犒赏他,谁知道介子推早已带着年老的母亲到深山去隐居。晋文公派人在山里找了很久,就是找不到。这时有人献议放火烧山,以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会背着母亲下山。谁知道大火狂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出现。等火灭后,才发现介子推抱着柳树,早已被烧死。晋文公非常伤心懊悔,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百姓用火,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清明节扫墓结合了人们对祖先的思念,从而推扬孝道,也贯彻家庭凝聚的力量,发扬伦理思想,共享天伦之乐,因此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普通上,扫墓含概了修墓、祭祖及压纸三个步骤。修墓将杂草及损坏的地方修整,包含回馈养育之恩的意义。祭祖则包含追思、怀念及缅怀祖先,教育、启示及灌输后代发扬孝道、重视家庭中心观念及培育伦理情感。压纸又称挂纸,是将黄白色或五色的长方形纸压在墓碑、墓头及墓上。压纸又称“挂钱”,其意义为让祖先花用,也向外人表示,这坟内人子孙众多,而且不忘本,已经来祭拜过祖先了。

         清明节的主要食品,福建人多用方言称为“薄饼”,台湾人叫“润饼”的食物。龟咯港脚渔村的村民以金门人居多,他们更是经常以这种食品来欢度节日。这种以面粉做成薄皮,把豆芽菜、红萝卜丝、荀丝、豆干丝等素菜,洒上花生粉碎、糖粉或甜酱油,卷成圆筒形即可食用。喜欢荤吃的人也可置入肉丝或蛋皮,非常可口且健康。

         友族马来同胞在庆祝开斋节当天都会到祖先坟墓诵经悼念先辈,这个缅怀先人,追思祖先及悼念恩亲的习俗正与我们的清明节一样地有意义,充分地表现了我们怀旧不忘本的精神。当我们吟着杜牧的《清明》,到祖先的坟墓怀旧时,我们是否在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之外,也不忘记先人的教诲,发扬先人的美德,不忘本不媚外,堂堂正正做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这才是孝道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