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秋文學作品集 My Literature Page

杂文与议论文章

华社应多设立贷学基金会

         随着国家迈着急速的脚步朝向先进国行列前进,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因为超级多媒体走廊的设立及迈入资讯爆炸时代而急速增加,政府也随着政策的需求在教育领域里开放,目前除了正规的大学教育外,进修远程大学课程也非常的方便,录取的条件也不苛刻,工作经验更可以被接纳作入学的条件,因此,许多在职人士,尤其是教师都纷纷报读远程课程。

         这种报读大学课程的趋向是值得鼓励的。如果我们要社会进步,提升教育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普遍提升,思想、智慧、言行、举止及行动都相对会提升,我们不可能对充塞着草包的社会寄以厚望,更不可能要求受低教育的一群能够熟练掌握资讯科技,因此,我们要鼓励青年尽量接受更高的教育。

         虽然本地大学都纷纷设有远程课程,可是收费却不菲。普通一个学位修到来都要一万多零吉,据知现在的收费制度是以每学分一百三十零吉来算,而一些技能科如电脑科学,收费更往往介于二万到三万零吉之间。就读全日正规大学课程也不便宜,除了学杂费外,生活费也是一大笔。虽然与外国大学的收费比较,本国大学收费已经非常的廉宜,可是,普通人家要负担一个大学生的经费都觉得辛苦,如果要负担二个以上,更是吃力辛苦。

         这都是在本国大学修读的学生所面对的窘境,倘若必须出国读书,那更是雪上加霜,等闲的人家都会感到非常的辛苦。由于这个因素,我相信每年都有相当数目的学生望大学门而兴叹,错失深造的机会。这时候,如果能有贷学金的出现,这些我们社会未来的精英,就不会因筹不到钱而失学,我们的社会也不会因此而损失了人才。所以,我认为华社尤其是各行业乡团组织,除了敦宗睦族,照顾会员的福利外,应该责无旁贷把设立贷学金基金会也当着一种任务。

         很多设有贷学金的乡团组织会觉得是一种累赘。这是因为日后在追讨贷学金时经常面对“烂账”的问题,毕业了的学生“忘记”偿还贷款,这些害群之马让设有贷学金的组织头痛,也是让这些团体觉得设立贷学金是累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追讨贷学金涉及各种法律程序问题,乡团会馆组织有时又要面对改选换人的局面,新人接手未必会沿着旧人的路线走,因此,许多乡团组织就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下,采取“让别人做”或“让别人先做”的政策。如此一来,设立贷学金的往往只有全国性的组织,设立贷学金的地方性组织就少,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申请贷学金就不太容易了。

         其实地方性的华社,在主办活动之际,倒是不妨考虑设立一个以县为单位的基金,同时筹组设立贷学金的可能性。我们都知道,华社尤其是神庙,特别是在农历七月有设立普渡会的组织,都能从义标物品筹得非常大笔的款项,每一年许多学校也从这些组织得到很多的捐款。如果能有一个县级的组织登高一呼,把部分从义标来的款项纳入贷学金的基金中,要筹得一百万元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把这一百万元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进银行,再与银行协定,以其利息来付还贷学金的利息,就可以委托银行以该组织的名义发出低利息或免息贷学金,手续全部由银行处理,这么一来批准贷学金就由有关的组织处理,手续由银行与贷款的学生办理,日后分期付款由学生直接付还予银行,就算追讨也是银行的事,有关的组织以这一百万当着是保证金,再将其利息来支付手续费或初期利息等。这种本乡的贷学金在发出及收回就比较有保障,由于是本土人士,核查确实需要及日后付还的保障,就多了一层乡亲的亲切保证。这么一来,就可以在县级的华社中,为本地的子弟带来更多的深造机会,惠及本土社会,贯彻取之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民族的根,我们华族重视教育,如果能够汇聚群众的力量来提升我们下一代的教育素质,这是一个理想,也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长远值得投资的计划,值得我们去做。